今天看到一组数据:
根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5%,平均每人每天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是2.7小时。
这仅仅是短视频一项,若再加上其他诸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无节制浏览等行为,我想我们每日沉迷于各类数字娱乐的时间应该远超想象。这些行为如隐匿的潮水,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看似给予我们放松与快乐,实则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让我们陷入一种看似满足却又极度空虚的怪圈。
不得不说,当下的某些 “数字产品” 仿佛一场精心布局的 “阴谋”。就拿短视频来说,它的设计巧妙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其时长多为 15 秒左右,在这短暂瞬间,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快速切换的内容,精准地刺激大脑的奖励机制,每一次滑动都如同给予大脑一块 “精神糖果”,带来瞬间的愉悦感,促使用户不断寻求下一个 “甜蜜点”,不知不觉陷入刷了一条又一条的循环。
外卖平台则会在你纠结吃什么的时候,凭借大数据分析给出极具诱惑的推荐;网购平台在你犹豫是否购买时,抛出 “限时优惠” 的诱饵;游戏更是在你想要放弃的关键时刻,送上一个诱人的 “奖励”,吸引你继续投入。
这些设计无一不是利用智能推荐、下拉刷新、无限加载等手段,在不知不觉中激活我们的大脑,将我们困于其中,难以自拔。这并非是个体的意志力薄弱,而恰恰是现代科技与产品设计的强大影响力,使我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沦为了 “精神的俘虏”。
这种上瘾性行为带来的危害远超想象。它偷走的不仅仅是那几个小时的碎片化时间,更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精力与成长机会。
以一位刚毕业的朋友为例,他拥有一份相对轻松且每天能准时下班的工作,本应充分利用闲暇时光提升自我或享受生活,然而却深陷短视频的泥沼无法自拔。每当面对需要耐心和长期投入才能有所收获的事情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刷短视频或玩游戏,因为这些活动能迅速给予他反馈,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和持续的刺激,相比之下,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成长和乐趣显得索然无味。他也深知自己的困境,却仿若陷入泥潭般无力挣脱。
仔细想想,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清晨醒来,许多人不是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而是第一时间抓起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夜晚本应是休息和放松身心的时刻,却因舍不得放下手机而熬夜刷屏。
在我们沉迷于数字世界的同时,我们错过了与家人温馨相伴的时光,错失了自我提升和学习新知识的宝贵机会,更忽略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我们的生活逐渐被虚拟的娱乐所填满,而真实生活中的美好却在不经意间从指缝间溜走。
上面的种种我也有,不过相对来说这几年少很多,因为我的空闲时间被我这几年养成的 「 早冥读写跑 」 给占据了。 但如果某一天的某个时间我拿起手机也打开了短视频,也会稍不留神就进入这种循环,等到意识到已经过去半小时、一小时了。
然而,也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我们洞悉了上瘾的本质,便能够逐步掌控自己的行为。以下介绍几点可以尝试去改变的方法供你选择:
1、充实生活,打破循环
大脑中有两种影响情绪的物质,一种带来短暂的快乐,另一种则能给予长久的幸福。当我们感到上瘾的冲动时,不妨让自己投入到有意义的事务中去。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或者从事一项兴趣爱好。忙碌所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相较于短暂的快感更为持久和深刻,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上瘾行为的循环。
2、寻找替代,健康娱乐当我们对某一种行为上瘾时,尝试寻找其他能够带来相似满足感的健康方式。如果刷短视频是为了放松身心,那么阅读一本好书、聆听舒缓的音乐、看一部经典的电影、进行户外散步或者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同样能够达到放松的效果,且这些活动还能滋养心灵、拓展视野、增进人际关系,为我们带来更为积极和持久的愉悦体验。
3、提高门槛,约束自我
在这个信息获取极为便捷的时代,我们需要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设置一些限制。比如,为手机上的娱乐应用设置使用时长,时间一到便强制停止;或者干脆卸载那些容易让我们沉迷的应用,人为地增加获取快乐的难度。当我们想要再次沉迷时,这种 “不便” 会让我们产生 “不值得” 的想法,从而帮助我们克制冲动,逐渐戒掉上瘾行为,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变始于行动,从放下手机、远离无意义的刷屏开始,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启发,欢迎你点赞、在看、转发给身边最爱的人,与最爱的人一起共同成长!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