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一个中国的哲学概念,意为将知识和行动融合在一起。这个概念最早源自《中庸》一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知”指的是理论知识,包括学问、道理和规则等;“行”则指的是实践行动,包括行为、实践和应用等。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之前在《天道》电视剧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 我才有可能做到,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电视剧《天道》

记得早前我在朋友圈中也写过一段话:“真正的认知提升其实并不是你懂得多少道理,而是你为其付诸过多少行动,做过多少实践,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这个认知你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成为你的真正认知。”。

还有一句话叫做:“人们永远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如果侥幸赚到了,也会因自己的认知失去它。”;还有“即使懂得这世上万千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等等。

以上的种种,都在为我们揭示一个道理:我们的一生,永远无法跳出自己的认知,我们有怎样的认知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怎样的行动,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所以可以推导出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不断的提升我们的认知,而认知的提升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悟到。 这也与王阳明所强调的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一脉相承。

知行合一,简简单单这四个字,就把这个道理说得如此透彻。而我们在很早的时候相信就听到过这个词,但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呢?知行合一,我认为“行”要远大于“知”,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意,都是源于“知”大于“行”,简单点说就是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都没有行动。

所以,近几年我越来越觉得很多古人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我们带着个人的经历再回头看的时候,才逐渐理解它的真正涵义。

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定的计划是,之后我尽可能的去阅读那些流传千年的好书,相信在我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再加上自己在不同时段的生活阅历会常读常新,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持续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

而在行动上,不管是我养成的跑步,还是阅读、写作等好习惯也是一直在践行我讲的在”行“中去“知”的结果。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