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我认为关于写作这个领域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籍还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书中作者使用大篇幅的内容讲到受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启发,建立了一整套阅读、思考、提出想法,到发表作品的工作方法。

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创造者尼克拉斯-卢曼是一位高产的社会学家,他一生出版了50本专著和600篇论文。他的生产力不是已发表的作品能够体现的,他的遗产中还有150份未完成的手稿,其中一份稿件的长度甚至超过1000页。卢曼曾讲这些成就不是他一个人的取得的,他还有一位得力的伙伴,就是他的卡片笔记系统。他的卡片盒笔记系统其实是记有笔记的纸质小卡片的集合,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卢曼能够以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浏览抽屉柜中的所有存放笔记卡片并不断的提炼简化,在写作时可以随时被引入使用。
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以上,而且之后还会读很多遍,它给我带来的第一启发是写作并不是凭空想象,一气呵成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内容,且需要将笔记与笔记之间尽可能的建立联系,不断的更新内容,使得自己在使用时随时可被调取。
我们可以把写作朴素地分为三个阶段:
输入:将写卡片当作刻意练习,尽可能多地把自己想法和感兴趣的知识捕捉下来,但避免不经思考地摘录。
输出: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内化知识,并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实践: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同时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循环。
学会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并不难。你不需要从零开始,只要在阅读时拿着笔,按照书中的建议,做好卡片笔记,并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越来越多的想法就会自动涌现出来,你的写作任务也会自然而然地得以推进。阅读、思考、写作,这些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事,只需要在这期间做好笔记,正确放入卡片盒,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卡片笔记的写作建议
- 随时随地记录你想记住的东西。
- 对要记录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其中包括考虑合适的提示)。
- 周期性的进行卡片内容的回忆。
我们学习某件事情时,不仅要把它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试图理解其更广泛的含义,而且要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上下文(变化)中尝试去提取它,借助偶然的机会(上下文干扰)和刻意的努力(提取)会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我们可以使用卡片笔记来写我们的每日反思,它会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我们真正在想些什么,我们做某件事还有哪些可改进的空间,从而让我们不断的精进。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也是这个道理。卢曼曾说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我相信,即使你充满自信,在你开始构思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会想到‘哦,这可能不正确’,然后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最后,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我们还需要像卢曼一样使用纸质的卡片做一个卡片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想要随处记录,总不能一直带着一个卡片盒或卡片本。
下面强烈推荐一个我使用了近一年的工具 - 浮墨笔记(Flomo) ,它的设计理念完全就是遵循的卡片笔记法,在上面你无需格式、无需排版、无需分类,通过微信、APP、网页、插件等方式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你的想法,就像微信聊天一样简单。且全平台都支持,这样就可以方便我们在任何场合,随时随地的记录我们的想法。

如果你也认可这种卡片笔记写作法,期望你与我一样,可以现在就行动起来。持续不断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意义自然浮现!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成长!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