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没有跑步,实在有点习惯不了一周不跑步的日子,今天还是没有忍住,早上还是到家门口的公园去走了5公里。今早北京的气温真是太适合跑步了,公园里三三两两的跑步的人不少,看着大家跑步我只能走着,我心中感到一丝羡慕和渴望。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跑,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至少我早早来到了户外享受这份晨时的气息。希望我能很快就恢复跑步,继续享受这种跑步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今天与一个朋友一家人一起带着孩子在户外玩耍,一起聊起了精力管理,我们都分别聊一聊当前自己的一些状态和对精力管理的认识。所以,今天与你聊聊我对精力管理的一些认识。

先讲讲我自己吧,我是一个精力较为充沛的人,从小就是,从我上小学开始好像印象中就没有怎么进行过午睡,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依然是没有午睡的习惯。

印象比较深的是上初中那会儿, 大家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较长,好像是两个小时。当时我们已经开始住校,在集体宿舍里,一舍8位同学,中午大家都呼呼睡觉,而我就是坐在床上看书,那时候主要开始迷恋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黄易等这些大家的武侠小说基本都看了个遍。但我这样每天不午睡,下午上课依然很精神。再到后来上高中、大学也是如此,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步入社会工作后也没改变。

在参加工作后,因工作属于互联网行业技术岗位,所以避免不了时而有通宵加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偶尔白天才有可能睡一觉,但一般也是凌晨四、五点忙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是凌晨两三点忙完,依然睡到最多八、九点就没法再睡下去了,做不到像有些同事可以一觉睡到下午几点。

后来我为了身体健康,担心一直这样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永久性的损伤,所以刻意地培养自己午睡的习惯。在工作五、六年后我尝试过至少不下五次(不同阶段),但还是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我要是强迫自己白天午睡,下午醒来可能就会头疼,会让下午一直不太舒服。

再后来,我翻阅一些书籍才了解到,其实人是分晨型人、夜型人和中型人的。先解释一下这几个词:

晨型人(早起型人):晨型人倾向于早上醒来时感觉精力充沛,并在白天保持高效率,晚上则相对较早感到疲倦。晨型人在早上起床后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精神集中并具备较高的注意力和创造力。

夜型人(晚睡型人):夜型人更喜欢晚上活动和工作,晚上精力充沛,晚睡早起。他们可能在晚上更具创造力和高效率,但早晨可能感到困倦和缺乏动力。

中型人(中等型人):中型人在早晨和晚上的精力状态都相对均衡,不明显偏向于晨型或夜型。他们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活力和注意力。

调查显示,成年人中,典型的晨型人约占总人口的24.7%,典型的夜型人占26.4%,而其余的近半数的人都处于两者之间,有些人更偏向于晨型,有些人则更偏向于夜型(Taillard,et al., 2004)

晨型人和夜型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孰好孰坏,只是我们如果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会更好的接受自己的一些行为;也或者可以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有了这些认知后,我根据自己的作息与身体状态了解到,我其实应该属于晨型人,所以很少有起床很晚的情况 ,通常都起得较早一些,白天的精力相对较为充沛。所以,就对自己释然了,我每天的状态都还不错,所以就不再去纠结白天不午睡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了。

我根据之前翻阅的书籍或自己现在的理解,向你总结分享初步判断自己是晨型人还是夜型人的几个方面:

  1. 精力和注意力高峰时段:晨型人在早晨和上午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而夜型人则可能在晚上和夜间更加精力充沛。
  2. 睡眠偏好:晨型人倾向于早睡早起,而夜型人则更容易晚睡晚起。观察自己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选择何时入睡和醒来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3. 行为习惯:晨型人可能在早晨更容易完成任务、锻炼或进行创造性活动,而夜型人则可能更喜欢晚上独处、思考和进行创作。
  4. 反应时差:观察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晨型人在早晨表现出较好的反应和集中力,夜型人则可能在晚上表现更好。

最后,为了更好地管理精力,我想分享一些实际的建议。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生活中的压力、情绪和对人对事的心态都对我们每天的精力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为了有效地管理精力,我们首先要确保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掌握精力管理的技巧。另外,多了解自己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根据文中提到的晨型人和夜型人的分类,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精力高峰时段、睡眠偏好、行为习惯和反应时差,以此初步来判断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有了这种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并有意识地去调整一些习惯和行为,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精力节奏。通过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特点,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规划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我们是晨型人,早晨和上午可能是最适合高效工作的时段,而夜型人则可能更适合在晚上和夜间进行创作和独处。关注自己的精力节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任务和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精力管理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调整。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力管理策略,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听从内心的需求,与自己的生物钟保持良好的互动,将有助于提升精力管理的效果。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力管理对于身心健康和个人成就感至关重要。希望通过今天与你的分享,你也能更加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精力管理,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实现更加充实、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祝你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