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周五了,会轻松一点,没想到今天比这周的任何一天都忙。 不过庆幸的是在7点前基本都已经忙得差不多了,所以今天早早回到了家。

早上送娃上学时,答应了她,今晚一定要早回家。 因为她想组织一场家庭电影, 我也给了我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在8点半前完成自己的作业和学习,才可以进行家庭电影。 并且她还指定了电影名《海洋之歌》。

没想到今天她真得如愿以偿了,刚刚一家人一起看完一部电影,孩子开心极了。 娘俩开始洗漱准备睡觉,我也要坐在书桌前开始今天的写作了。

今天的内容是分享我在昨天跑步时的一些收获。昨天早上跑步时在听冯唐讲《资治通鉴》,里面提到一个学习方法我认为非常棒,值得你学习。

如果你在公司上班时看到一些你佩服的人,如果能碰到和他们在同一个会议上,你可以采用代入的方法,想象自己是那个佩服的人,看看同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你佩服的那个人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不断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拿你佩服的人是你公司的CEO来举例,CEO 一般都是做最后的总结发言,或者现场做决策、派任务。这时往往都是下属把背景介绍清楚,以及各个解决方案都介绍清晰后,轮到CEO 做决策的时候了。

这时候如果你在其中,你千万别发呆,也别三心二意,而是专注地听完所有人的背景介绍和方案之后,你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换做 CEO那个位置,假设让你最后发言,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决策?你可以尝试在纸上写下来。

等到 CEO 发言完毕之后,你再将 CEO 的发言总结和你自己写下来的做一下对比,从中看看,如果你的总结比 CEO 的高明,而且在多次会议上都可以做到,那说明你也具备了 CEO有某一方面的思维能力;如果你做的不如 CEO,那你可以看看两者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学习方法。

听到这里,我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也会做这样的事情,包括我会去观察每个人发言的技巧,包括他的总结能力、逻辑和结构是什么样的,猜测他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样的?

我也会去看,但是可能没有很系统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包括在阅读学习书籍的时候,有一些故事的主人公,我也会很有代入感,会去思考,如果我是那个书中的主人公,在遇到那样一个决策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选择?

偶尔我会在没看到主人公决策之前停下来阅读,先思考一下我会做什么选择,然后再去看那个主人公他最后的选择是什么,然后做做对比。

但这是我无意识去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养成的习惯。今天听了冯唐的讲解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以后我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日常习惯去锻炼,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以上,是我昨天晨跑时的收获,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地进行实践,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