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答应了孩子每早7点必须离开电脑,所以我要说到做到。6点起床进行日更写作,如果在7点前没写完发出,那就在中午休息时再搞定。早起一小时的写作时间保持不变,请大家见证每天的日更不会停止!
昨天早上被一条新闻刷屏了,是关于ChatGPT 大批量封禁亚洲区域的 OpenAI 账号。至今原因未明,但根据网友的分享看,其实还是可以通过申诉的方式进行申请解封的,向OpenAI 写一份英文的申诉信,说明自己的使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封禁的原因:
- 共享账号
- 共享IP(VPN)
- 国内IP调用API
降低被封禁概率的建议:
- 独立且固定的非亚洲IP
- 使用浏览器隐身模式
- 减少多帐号切换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行业大佬的发声,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次的信息满天飞并不是炒作,是实实在在的变革,它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伟达CEO黄仁勋赞叹说,ChatGPT的出现,是AI界的 “iPhone时刻”,势必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次变革中,获益最多的无疑是开发公司OpenAI,以及联手OpenAI的微软。这一次的AI变革可能远不止 “iPhone时刻” 这么简单,只是现在大家都还处在探索期,大量的应用场景落地已经在路上了。
记得我最早是在2022年12月底前注册的ChatGPT,注册后不记得我有没有试用,印象很模糊了。但那时候我还远远没有意识到它能给我带来哪些价值。只是因为看到一些科技圈文章在讲这个,自己就去简单探索了下,顺便就注册了账号。直到2023年2月份,突然间整个互联网上各个角落都充满了ChatGPT的相关信息,我才意识到应该好好去了解一下它了。通过体验它聊天方式地回答你的任意问题,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拿它替代搜索引擎了,之前我要找一些问题的答案,通常要找很多篇文章才能识别到哪些可能是正确的,现在直接向ChatGPT提问,它的回答就已足够信赖。
这在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文章 从看病经历中领悟:如何跳出问题看问题,拥抱AI工具提升效率 里提到我去医院看病的一个场景,当时就使用了ChatGPT快速地了解了医生诊断的病情,相当于快速地给我做了科普。
在2月份,曾经还有想过一个尝试,但最终没有行动。当时想着既然在国内默认是无法使用上ChatGPT的,我是不是可以在海外架设一个服务器,通过海外的服务器去调用ChatGPT的API。在海外服务器上部署一套程序,里面包含聊天模式的ChatGPT,再解析一个域名到此服务器上,即可实现国内普通人无障碍访问ChatGPT。在这基础上,我可以在程序中添加支付的能力,可以向普通用户进行收费,比如使用24小时9.9元,这样用户可以快速地体验到ChatGPT,而我也可以搞一些创收。但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落地,因为很快百度在3月中旬也发布了他们的文心一言,网络中也已经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做法了。
接下来讲讲我使用ChatGPT都解决哪些场景上的问题吧。正如现在的写作,我使用最多的场景目前还是在写作这里,我通常是早上6点起床后写作,先确定了今天要写的主题后,就一气呵成的写下去,直到自己写不出来为至。这时候我再回过头来整体读一遍,看看都有哪些问题,然后我的ChatGPT就出场了,我会把我写的文字发送给ChatGPT,让它帮忙点评、找出语病、总结出核心思想、帮我定标题,有的时候我在写一句话写了一半后,不知道后面写什么,也会ChatGPT帮我补全,通常它补充的后半句都非常的切合我要表达的内容。另一个场景是,我会让ChatGPT给我快速介绍我新看到的一些概念或专业术语,它会以较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给我,这比我上维基百科看大篇幅的解释也来得快。
还有就是脑海中随时浮想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会直接扔给ChatGPT,听听它的看法,俨然有了一种随身生活助理或参谋的味道,哈哈。无论是在写作中,还是生活建议上,我已经体会到了ChatGPT给我带来的实际价值,它在不断地提高我的生活、工作效率。所以,我们需要积极拥抱它,快速地了解并掌控它,才是我们对它最为正确的打开方式。当然,相信大家都听到了太多说AI 会代替我们各个岗位,让很多人被迫下岗这样的信息。
其实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 ChatGPT这类的AI 工具,而是会使用AI 工具的人, 所以我们要争取做那个会使用AI 工具的人,通过AI 工具来加速我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分享一个我个人认为较为客观的ChatGPT的客观视频,时长50分钟,供你快速的了解它。视频是通过对GPT的底层原理和未来影响展开介绍。主要分为:
1、ChatGPT是如何回答问题的
2、它是怎么被制造的,为什么它不是搜索引擎
3、它有哪些惊人能力,为什么它不只是聊天机器人
4、它将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5、我们该如何维持未来的竞争力
视频标题:【渐构】万字科普GPT4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Y4y1R7EN/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