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昨天我带着家人在图书馆里泡了一天,在写完昨天的日更后,我翻看完了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今天将这本书里面的收获分享于大家。

一提到《孙子兵法》,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一句“兵者,诡道也。”,但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这句话让多少人误解了,以为《孙子兵法》就是和《三十六计》一样,是诡诈取胜。我们肯定也看到世面上很多出版社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成一本书,似乎兵法就是奇谋巧计,这是误区。

诡: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的意思。道:原本是指途径,在这里是方法与计算的意思。

《孙子兵法》讲的是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中讲“计”,不是奇谋巧计,是计算的计。这和我们现在在工作中使用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非常相似,SWOT分析法是分析我们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古代就是君王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在家里先衡量计算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一一对比,进行打分,分多的胜,分少的败。打完分,就能知道是否可以取胜,这叫 “多算胜,少算不胜”。知胜,算下来能赢,而后就可以兴师动众去打了。如果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别人高,那就不要战。所以孙子是不相信以弱胜强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那些小概率事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大家都老想着去知彼,以为知己不是问题, 而书中提到的“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无奈你何。千方百计去知彼,可能还正着了别人的诡道。《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在讲我们如何练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我们自己,自己强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自己不强,那就不要随便逞强。

《孙子兵法》不是教我们打赢,首先是教我们认输。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因为人们不爱听到坏消息,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真相。“认输才会赢!”额,这句话人们还勉强可以接受,因为结果还是赢嘛。假如结果也没有赢,还是输呢?你能不能接受失败呢?在你真正去学习《孙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为那是一部胜战秘笈。它当然也是胜战秘笈,全在这里,不过如此。但是,如果你在这兵法中,学会了接受失败,你才真正进入了智慧之门。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兵力不在于越多越好,而在于不盲目冒进,又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就够了。在于取人,在于选拨人才。选拨人才在哪儿选拨呢?曹操说:”厮养足也。“,意思是不假外求,就在我自己养的兵里。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和组织观念,就是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从内部选拨人才,不依靠外援。如果要和别的企业“优势互补”,搞企业联盟,都指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发展,那最好死了这个心吧!个人也同理。我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是,朋友可以帮你,但你不能指望朋友。很多人每天跑各种场子希望“认识人”。其实,你要是自己有点本事,有点自己的正事,就根本没时间,也没有动力去“认识人”,不如在家带孩子。在孩子身上投资时间不够,才是职场人士的通病和战略投资的重大错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书中提到这句话原本是将领写出来的,主要是说给国君听的,就是说你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作决策,尽量控制自己遥控指挥的冲动。另外一层意思是讲变通,就是说这不是一般情况,是很特殊的情况。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不听国君的命令是死罪,但是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听了肯定得死,不听却有可能为国家建功,这时候可以变通,不听。

唐太宗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观:没本事知道别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只要能知道自己,也不会失败。而我们的问题常常都不在于不知道别人,而在于不知道自己。

与君共勉:愿每位朋友持续多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