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是我截止现在,阅读的时间最久的一本书,每当阅读到自己有高度认同的内容或是触动到我的内容时,我通常都会摘抄一下,今天把这本书中部分的摘抄分享于你。
注:以下都是本书中的原文,未做删改。
简单是一种修炼,越是面对复杂情境的人,这种修炼就越有必要。但若修炼得宜,过程其实充满了喜悦,因为人的本性和本心始终都是简单的。修简单,是找回真我,重返赤子之心,岂有不乐之理?
我还看到,会把事情越做越难的人,通常有几种状况:一是没能力,又怕被识破,所以不断释放烟幕弹;二是虽有能力,但缺乏安全感,因此经常制造障碍,防堵竞争者;三是自我膨胀,喜欢“特技表演”,以赢得掌声;四是用脑过度,不相信别人,经常为防弊而把事弄复杂。一言以蔽之,是人“不简单”,所以把环境弄复杂。
有些人就是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复杂到非他不可。这是一种习性,一种很难戒掉的习性。一个公司里,如果这样的人很多,公司经营难度也会越来越高,高到必须有“特异功能”才能走下去。
东元集团前董事长黄茂雄到《商业周刊》编辑部演讲时,提到他年轻时父辈的耳提面命:和别人合伙做生意,一定要找打从心底“喜欢”的人,如果生意做得好,比较能长长久久;如果生意没做成,也心甘情愿。
企业若要培养接班人,不妨先检视哪些工作最像摆地摊,哪些工作最像跑江湖,然后叫地摊摆得最好的去跑江湖,叫江湖跑得最好的来摆地摊,再把两者都做得最好的储备为接班人。这样做,准没错。
何谓摆地摊?就是专注做一件事,长期不懈地做,越做越好,做到别人都赶不上。有这样经历的人,没有意志力是不可能的。
向外,掌控;向内,觉察,人生就此泾渭分明。
“将”,不外乎知人善任。有人说刘备运筹帷幄不如孔明,带兵打仗不如关云长、张飞、赵子龙,但他能让这些人跟随,只靠三句话:“你说的真有道理!这件事很重要!我怎么没想到?”因为这三句话能让人“为知己者死”。但要真心说出这三句话,必须有格局、有肚量,这不仅是“修”出来的,而且是“让”出来的。
你在忙些什么?忙的时候心在不在?要不要停下来,把心找回来再上路?不妨问问自己吧!
活在当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会带着你的生命前进,前进到有力量,也会带动别人的生命一起前进。除此之外,都不过是原地转圈圈,所以才说“忙得团团转”,白忙一场。
“当下”这一刻,你要怎么活?是让别人帮你活,还是自己做主来活?是任由感官、妄想、习性或环境带着你活,还是“用心”来活?这是你人生唯一重要的决定。说得严重点,人的心不在,就不可能活在当下;而不在当下,基本上就没真的在活。
时间管理是人生头等大事。因为人世间有诸多不平等,但相对平等的事,是大家都拥有一样的时间。说得更清楚一点,每个人所拥有的当下,你用来做什么,完全由你做主,人世间的自由平等尽在于此。
人生最伟大的技巧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
在人生每一场背水一战中战胜自己,把假的修成真的;不给自己留退路,路会越走越宽。能做到这些,算是“以假修真”的高手了。
人和人的关系原来这么简单: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如此而已。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给忘了。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们太执着于是非对错,觉得自己的看法精辟、有道理,所以别人一定会听;其二,我们太沉迷于自己的角色,觉得自己是老板、主管、父母、老师、前辈,所以别人必须听我们的。
认错为什么这么神奇?我看到了背后的三个原因。其一,正如不认错会恶性循环一样,认错也会传染,只要有人开始,就必有人跟进。尤其居上位者带头,效果不可思议。其二,人有错不认,背后必有执念。认错能让执念消融,最后解决的问题就不止一桩,而是把那执念所滋生的问题一并化解了。其三,很多事情之所以衍化成疑难杂症,都是因为背后的因果复杂,纠缠成一团,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时候,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难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对立,只有认错才能突破。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死脑筋的人,每天忙着改自己的缺点,又屡改屡犯,结果陷入自责自怨的悲惨境地,连自信也没有,更别提大展宏图了。聪明人就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有缺点,但巧妙地“避开”,然后专注于自己的强项上,发扬光大,取得成就,最后大家都看不到他的缺点,只看到他的成就。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一天到晚证明自己很厉害,其实是一种病。他的病因是缺乏自信、不知感恩;他的病征是眼中没有别人,生命在原地打转,就像被宠坏了、不肯断奶的小孩。
快乐很简单,只是一个决定,但要坚守这个决定,却要用一辈子来修正和实践,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要不要快乐,你决定了吗?
如果人生有一个影响最大的决定,那就是你到底要不要快乐。这个决定,超越其他一切的决定。
有句俗话说:跌倒了,不要随便站起来,要先看看地上有什么宝贝,捡起来再起身
人生有没有收获,其实和发生了什么事无关,只和自己有没有用心有关。世间最珍贵的只有一颗(自己的)“真心”而已,除此无他。无论发生什么事,用真心才不会错过;无论有什么疑惑,用真心自有答案;前途茫茫时,真心会带着你开创坦途。最重要的,真心地去“做”,才不会带来烦恼和包袱。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念头”。
执念是一切“对立相”的源头。必须有人先放下执念,才可能重建人与人的连接,才有机会一起从地狱中解脱。谁先做?除了自己还有谁?
一个为自己都不愿意的人,要愿意为别人,当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刚开始做义工时,真是时时遇见自己的不愿意,拉拉扯扯,没完没了。所幸,在义工的环境中,有太多比我愿意千百倍的人,让我半是惭愧、半是要强,输人不输阵,也就被带着一关关地跨越过自己的不愿意。到最后,有时连自己都被自己的愿意感动了。老实说,看到自己有那么多不愿意,刚开始真吓了一大跳。
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会先做坏的打算,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彻底的“接受”。一个对生命认真的人,也必然先全然接受真正的自己,否则只算个半吊子,还谈什么认真?
圣严法师说过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它们清楚地揭示了“认真”的次第。不面对,怎么可能接受?不接受,又将如何处理?不处理,哪有什么放下?一个不面对、不接受自己的人,身、口、意不一,生命力严重耗损,哪有力气认真?
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莫放过。能这样活,才算没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
不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当真,是真正的幽默!幽默创造出空间,让人游刃有余,可以自在欣赏人生大戏,同时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曾听一位大师说,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千万别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尤其是对孩子和员工。
区分“内疚”和“惭愧”。内疚是一种头脑的作用,明知不对,却不想面对,因此会带来逃避和压力,自然是苦;惭愧是一种“心”的作用,感受到不足,愿意面对,带来的是动力和解脱,一点也不苦,反而感觉更加良好。
关键的不同并非想法不同,而是对想法的态度不同。我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则不太看重。因为一旦重视,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容易有反应,接下去就会产生一连串没有必要的连锁反应,结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产生后遗症,甚至不可收拾。如今我不太重视自己的想法,也发现少了好多事,人生因无谓消耗的减少,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多了。
我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则不太看重。因为一旦重视,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容易有反应,接下去就会产生一连串没有必要的连锁反应,结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产生后遗症,甚至不可收场。
自己有时与人相交,深感心领神会,颇有知音难得的感受,是不是其实只是对方认同我而已?有些人我讲话他听不懂,让我觉得他不了解我,其实也只是他不认同我而已?把认同误当了解,把不认同视为误解,因而不断错过看清自己的机会,越活越虚假,误了自己的人生。我小时候觉得父母不了解我,上学后觉得老师不了解我,上班后觉得老板不了解我,结婚后觉得太太不了解我,做父亲后觉得孩子不了解我……活到一大把年纪,才发现世上最不了解我的居然就是自己。真是汗颜啊!而这样一个不了解自己的我,其实又哪能真正了解别人呢?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