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去公司上班,请了一天病假去医院看病。上周一开始,我的尾椎处出现了疼痛,一开始以为是受风着凉了,担快两周疼痛情况并没见好转,有点担心有其它问题,于是请假去了医院。

最终医生帮看了后说了一句话:注意平时的坐姿,最好是每坐半小时起来动动,这属于长期积累的问题,之前没有问题是因为年龄还小,现在上了年纪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慢慢出来了。
当我听到医生的这段话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坐姿的重要性。之前年轻时,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不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回想一下自己的坐姿,因为工作性质,平时就是一直在办公室坐着,通过电脑进行工作,这十几年如一日地进行着这样的习惯,而且我还比较喜欢身体后后后仰的方式坐着。
那标题中为什么会写日更写作100天后去了医院呢?这个锅能让日更写作来背吗?我想它应该是有一定责任的,因为我这100天里,我每一次的写作基本都过于专注地投入,坐在电脑旁一写起来基本就是一个动作保持不变,一气呵成。因为这100天里约有80天都是早起写作的,没有人打扰全让我更加专注,所以这种专注的结果就是每天坐姿保持不变一个小时。所以,它可能是加剧发病的一个原因。
我昨天把检查结果拍了照发在我的同事主管群里,告诫兄弟们都要注意坐姿,尤其是年龄大的。这时另一位同事也发出了一个检查单,是做胃镜的,原来他也昨天请了假去做胃镜。还有一位同事说也要注意颈椎, 这些都是随着年龄大了,因为长期的不良习惯导致的结果。比如胃有问题很大程度上和自己长期不能定时吃饭有关;颈椎有问题很大程度上和自己长期伏案看电脑有关。
我的脑海里还回荡着医生说的那句”之前没有问题是因为年龄还小,现在上了年纪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慢慢出来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真理,我们的不良习惯加上时间这个变量就会在某一天给你一些合突意料的”惊喜“。所以要想改变这些”惊喜“的发生,还是越早意识到这些不良习惯,并尽早加以纠正的好。
既然看到了、懂得了就要把它当回事,去进行行为上的改变,只有做到了行为上的改变,才有可能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凡事皆是如此。
昨天还发生了一件事,也想一并与你分享。昨天我在等医生叫号的时候,使用手机在Flomo 上大约花了1分多钟敲下了下面的这段文字,原意是希望在跟医生说明病情的时候能讲得更清晰一些。
在昨天检查完后,回头再来看这段文字,我当时是只花了一分多钟,一气呵成写下的。再看时发现其实还是有一定逻辑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现象:我尾椎这里疼痛了约一周半了,平时站着的时候不疼,就是从坐着站起来时会有点疼的直不起腰来,过一两分钟慢慢就可以正常了。采取措施与效果:期间使用了膏药,拔了火罐都没有见效。可能的因素:
- 我一直保持一个动作坐着写材料一个多小时,加上一早开着窗户受风着凉了。平时坐姿可能不太好,喜欢后仰着点。
- 大约四个月前我的左手大拇指这里疼痛,来这里手外科诊断是腱鞘炎,做了6次冲击波好转了很多,之后一直养着,现在还有些疼痛。
生活习惯:平时办公都是坐着,生活中最近两年喜欢跑跑步,跑姿还算标准,跑量也不大,一个月100公里内,跑休结合!从这样一看,要讲述病情,看似这段文字还是非常地有逻辑性的。突然让我惊奇地发现,这可能也是写作给我带来的价值,这要是换作一年前,我可能会从脑海里去总结一下如何讲述,但不会通过文字进行记录,且一次性就记录的有这样的逻辑性。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主要是从我昨天去医院看病的所思所想总结而产生的,主要是希望让大家一起来重视长期的不良习惯带来的影响;另一个是与你分享我在写作中的一点收获,也希望让你了解到写作的真正价值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