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天我提到上半年我共计阅读了多少本书籍,原意是为了总结自己上半年对阅读的重视,但其实内心深处或多或少还是有一点点炫耀的成份在里面,字里行间掩盖不了我那一丝丝虚荣心。
同时,我们经常也会网络中看到各种文章中提到这个人一年100本书,那个人一周一本书这样的表达。
今天来我与你一起聊聊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很早前我就有一个认知,那就是阅读了多少书籍本身意义并不大,主要还是看有多少书籍是因为你阅读它而得到了影响,让你因而产生了行动,最终得到了自身的改变。
比如说我自己身上,因为阅读有了以下改变:
阅读了《睡眠革命 : 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让我改善了自己的睡眠,知道了如何给自己创造好的睡眠环境;腹式呼吸是什么,如何有效地练习它;以使我自己每天只需睡7小时以内就可以一天精力充沛,甚至可以做到5分钟内入睡,深度睡眠往往还可以达到90分钟以上。
阅读了《运动改变大脑》、《掌控》、《百岁人生》、《跑步治愈》让我认识到了运动不仅只是对我们处身体健康有益,它可还可以对我们的大脑起到正面的影响;理解了运动、大脑和健康三者的密切关系,从而让我培养了跑步的好习惯,至今已跑步近两年,跑步有效地改善了我的身体多项不健康指标,并且成功减重近20斤。
阅读了《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早起的奇迹》、《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让我养成了早起习惯,有了早起习惯,让我培养了更多好习惯;而且也让我更加专注于坚持去做那些长期正确的事,也很开心让自己早早感受到了如何拥有更多自由时间。
阅读了《微习惯》、《刻意练习》、《掌控习惯》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好习惯,如何使用固定的时间进行微小的改变;如何去给每件事赋予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了自己更为自律的能力,让我走出了多年来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困境。
阅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纳瓦尔宝典》、《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季羡林谈人生》让我开始爱上了写作,让我清楚地知道写作对于我的价值是什么;了解了写作的底层逻辑后,为此我还开始了公开写作,这也是我第一次以文章的形式在网络中公开表达自己。
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 心态的变化、情绪的管理、育儿的心得、投资的理念等等,很多都是近些年来通过对书籍阅读在一点点地进行改变着。
真正的阅读,其终极目的就是能让自己得到改变!
之前在听樊登讲书中,他讲了一个例子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说经常有人会跑来问他,如何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但他已经听了樊登讲的十几本有关育儿的书籍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像这样的父母应该不在少数,樊登的意思是但凡从你听的这十几本育儿书籍中,因听了其中一、两本让自己发生了改变就不会去问他这样的问题了。
为什么对这个例子记忆深刻呢?这正好也就是说明了读书再多,如果自己没有发生改变,那其实就是非常低效的学习,这种期望让量变去达到质变的方式虽不能说它完全无效,但至少是非常低效的方式,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两个人成长快慢不同的真相吧。
阅读一本书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炫耀,而是从书中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提升的知识,然后亲身去实践,把它转化成自己的认知,更好地改变自己。
阅读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好的捷径,它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书籍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对话,都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的修正;每一次修正,都会给自己带来改变。
如果说要给阅读定一个考核指标的话,我想它并不是数量,而是自己在阅读一段时间后的前后变化,这也许又不是一个很好量化的指标。
这个指标在每个人心中可能衡量的标准并不一样。所以最后想与你说,到底你的阅读对你产生了多少影响,可能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才是最真实的评判者。
直面真实,拥抱自我成长!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