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开心,如我昨天的文章<打破循环,早起重拾创作乐趣>提到的,今早6点前起床了,起床后就开始有一股莫名的兴奋劲。自己一个人来到客厅开始写作,感受着早晨那种清爽凉快的气温,仿佛又回到了一开始早起写作的日子。
之后还是每周一、三、五坚持早上日更,二、四、六坚持早上跑步,让自己继续回到规律的生活中来,尽可能地减少精神的自我消耗。
今天与你聊聊人与人之间的影响, 先讲一个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如果经常阅读我公众号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6月份,身体出了一些小状况,反复去了几趟医院。
当时,记得写了一篇文章来说这件事<这个假期体验了一把“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遍会!”>。文中有提到我被医生诊断出腰间盘突出,贴了膏药两周多逐渐恢复。当时在购买了电脑升降桌放在公司,期望自己每天可以通过站坐结合的方式办公,以减轻因坐姿问题对脊椎的继续损伤。
这也是医生的建议,最好每半小时进行站起走动折方式运动一下。这个建议我是真的听进去了,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基本上很少出现一坐一个小时不动的情况,因为我把电脑上的定时器用起来了,每半小时会有提醒,哈哈。
刚买电脑升降桌的同时,身边有两位同事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他们也想买,还说好了一起买,但大家并没有立刻行动,于是我正好趁端午节的时候就下单购买了,最近两周看到他们也陆续买上了,购买了与我相同的型号。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我们这一片工区,其实我看过,在我购买这个升降桌前就已经有多位同事有升降桌,但很多并没有使用起来,在办工时很少见到有人站起来办公过。
我能理解原因,其实就是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站起来,因为一片办公区,大家都坐着,只有你一个人站起来办公,显得很是与众不同,也会让自己略显尴尬。
但这种尴尬如果你能坚持进行下去,慢慢就会有人与你响应,因为大家具备有与你一样的条件,也有升降桌,只是没有采取行动。既然购买了升降桌,他本意就是想要站起来办公的,这是他的诉求,所以一旦你坚持做下去,会有人跟随的,这本,这两周开始,已经有几个人开始站着办公了。
之前也看到过一个视频,不记得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视频中一大群人在河边玩耍,突然一个男人开始跳起了舞,而所跳的舞蹈也毫无章法,一开始大家都对他投来奇怪的眼神,有的甚至开始嘲笑。但这个男人依然自顾自地跳着,而且表情显得非常开心,再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有第一个人参加,紧接着第二个人,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最终在场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个大型的舞会。
这其实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提到的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特定情境时,倾向于模仿或追随他人的行为、态度或观点,以适应社会规范或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从上面我亲身经历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大家一开始都认为自己站起来,会与大家的行为不同,为了避免这种社会规范的冲突,大家选择迁就自己,让自己更适应于这种社会规范,而不去做一些与从不同的事,哪怕这件事是自己足够认可正确的。
但如果有一个人坚持做下去,就会逐渐有人跟随,因为有更多人的参与,就会让这个正确的事占据上风,最终产生在群体中产生新的社会规范。
在第二个视频案例中,一开始大多数人对那个跳舞的男人的行为持有怀疑或嘲笑的态度,这体现了从众效应的一种反应,即对于与主流行为不同的个体持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第二个人选择加入并开始跳舞,其他人逐渐受到影响,也开始参与其中。这是从众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即在看到他人的行为后,其他人选择模仿或追随以减少个人的不确定感。
从众效应可以在社交环境中其实非常地普遍,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场景。它的发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这就是我与你想聊的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虽然它在社会心理学上叫从众效应,但我更喜欢叫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不需要去纠结那些概念与术语,只要把这个现象了解了,并能在自己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就是我们学到了。
非常鼓励你也能成为那个影响别人的人,不断地影响别人,也会让你在群体中更为权威性,也是不断提升自己领导力的表现。这里的影响都提的是积极的影响哦,如果是消极影响还是建议尽可能的自己从这些消极中走出来,而不是传播。
以生命影响生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