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曾说:

“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

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

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读书,可以得新知,增学问,长见识,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人到中年才发现:读书,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

一、读书,改变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源自内心的状态,而喜欢读书的人,往往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通晓情理,明辨是非,为人处世宽厚仁和,散发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

正如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南宋文学家吕祖谦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自幼聪颖好学,但性情急躁,容易迁怒他人。然而,一次与朋友的冲突,让他在读书中找到了改变的力量。

当他读到 “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时,若有所悟,从此以读书修身养性。时间一长,他的气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待人接物更加谦和宽厚,不仅改善了人际关系,还学业有成,成为一代大儒。

读书就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气质。历史让我们明智,诗歌使我们智慧,数学让我们精密,哲学使我们深刻。

通过读书,我们进行着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丰盈灵魂,提升认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们拥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二、读书,改变心态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蔡澜在面对人生的困惑时,通过阅读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明白了人生苦短,应放下欲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从阅读中找到了答案,调整了心态,将自己的人生过得丰富多彩。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读书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会更加成熟,心态也会更加平和。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每天阅读一小时,坚持下去,我们必将有所收获。

三、读书,改变命运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曾国藩出身普通耕读家庭,正是靠着读书,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成为一品大员后,他仍不忘教育家中子弟好好读书,使得曾家百余年间人才辈出。

28 年前,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系专科,逆袭成为 “北大保安第一人”。他深知读书对于普通家庭孩子的重要性,通过努力读书,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之后又回到家乡任教,创办中职学校,用读书改变了更多孩子的命运。读书可以解答疑惑,重塑认知,增长见识,提升格局,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注定拥有不同的人生。

四、读书,成就更好的自己

《黄庭坚文集》里写道:“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认真读书时,就会感受到语言的匮乏和认知的局限。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境,但 “山穷水尽时常有,柳暗花明在书中”。年龄越大,经历越多,我们就越能明白读书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

让我们拿起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读书改变气质、调整心态、改变命运,成就更好的自己。因为读书,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启发,欢迎你转发给身边最爱的人,与最爱的人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