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篇分别从我的亲身实践、认知重塑、氛围营造展开,介绍了跑步的意义和好处,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将开始聚焦于跑步的实践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更加高效地开始跑步实践。

前文有讲到,我是从2021年10月份开始的,最初的近一个月,我是每天快走3公里开始,到11月中旬时可以快走5公里。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对跑步这项运动还一无所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唯一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了固定的时间,我保持每天早上8点-9点之间进行快走。因为我是一边听书一边走路,且我是在公园中进行的,比较安静,所以感觉不到累,感觉时间过得挺快的。

通过第一个月的快走,我总结的实践是:一定要先从简单开始,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先让身体逐渐适应。跑步先从快走开始,选择一双舒适的运动鞋,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再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公园为佳,从1公里、2公里、3公里慢慢开始。可以戴个耳机,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听书,这样会让自己更加专注一些。

在第二个月开始,我逐渐在5公里快走中添加了一些慢跑,这时的策略是先走2公里,相当于热身,然后尝试着跑500米,再走1公里,再跑500米,逐渐过渡到,走1公里跑1公里。在第二个月结束时我逐渐可以做到连续跑3公里了,当时已经开始有一些成就感了。这时候也开始接触学习了一些跑步相关的知识。开始了解到需要进行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通过第二个月的实践,我总结的实践是:在习惯每天的快走后,可以给自己逐渐添加一些慢跑,让自己的身体逐渐适应,先从100米、300米、500米开始,快走与慢跑结合,一定要在每天开始后,先快走2公里,然后再尝试慢跑,前面2公里相当于给自己的身体进行预热,不要在意速度,要多慢就多慢。然后慢慢过渡到快走1公里跑1公里,然后慢慢进行过渡到走1公里,慢跑3公里,再走1公里。

特别强调:在这两个月的实践,请以距离来进行判断,比如一开始每天2公里、3公里到每天5公里,不要刻意关注时间,哪怕3公里你是1个小时走完的都没关系。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只要你坚持每天进行了,大概率你已经养成了跑步习惯。这时候也是大概率你可能会出现脚踝或膝盖疼痛。但也不要被这些吓到,这基本都是必经之路,是因为你的跑姿和臀腿的力量不足,且没有正确的休息导致的。

从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注重一些跑步技巧与保持措施了,我们将要开始严肃对待跑步这件事了。下篇起,我们就开始介绍科学跑步前的一些准备。

总结一下,本文主要是通过我的亲身实践,总结了前两个月跑步的经验,作为跑步初学者应该从简单的快走开始,并逐渐添加慢跑,让身体逐渐适应。想让自己养成跑步习惯,可从选择跑步环境、固定时间和配备舒适的运动鞋方面考量。此外,我特别强调了在这两个月中应该以距离为标准来进行判断,而不是关注时间。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