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公众号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作者在说自己这几年来的各种坚持,大意是买了很多课程学习,也报了多个行动营。 

尤其谈到在行动营时,自己都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坚持做下来,这些行动营往往都是30天或100天的,但无论是哪个课程或哪个行动营,在学完或结束后,自己很难有坚持超过一年以上的。

也提到自己的苦恼不仅仅只是没有坚持下来,还因为自己在不断的改变自己要去坚持的行动,每一个都是一开始信心满满,到后来的断断续续,直到彻底放弃,屡次的这种打击让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极度怀疑自己。

这是今天相当最能触动我的一篇文章, 我当时第一时间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句话是:但凡真正的长期习惯,都不是你强迫自己养成的。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市场上充满了各种7天、21天、30学会一种技能,各种行动营。不知道你发现没,虽说看起来你加入后可以做到21天、30天、100天打卡,看起来参加行动营效果很成功。

但 一旦行动营结束后,你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这可能不仅仅只是上面那位公众号作者遇到的问题,也许在你身上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相当一批人可能会在课程学习完或是行动营结束后1个月内就放弃,然后开始转战下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的粗浅理解是:像这样终身习惯的养成,如果不是你发自内心地充分理解到其行动背后的那份对你的真正意义,过于依托于外部因素来对抗你的意志,你必然是无法做到长期行动的。

注意,我这里用了一个词是 意义, 并不是说价值。因为相较于意义来说,价值对你来说一般都已清晰,且自己足够认同,否则你也不会去买课程或报行动营。

这里简单先对意义与价值做个区分:

“意义“ 通常是指某事物或情况的内在或外在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性、目的或影响。它关注的是某事物对某个个体(这里特指人类)的价值以及它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它是一个偏主观的概念,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的观点、信仰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可能会对相同的事物赋予不同的意义。

"价值" 通常是指某事物的实际或潜在用途、重要性或贡献。它与事物的功能、效用以及其在市场或社会中的地位有关。它是一个偏客观的概念,因为它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例如,货币具有客观的价值,可以通过价格来衡量。

所以,我们在各种信息中看到最多的也是价值,看到意义的相对会少一些。而且我们的观念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个误解, 认为意义是高高在上的、偏虚的,只有价值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就像一个公司,对于一线员工来说,你跟他谈公司文化,他根本不理会你,他期望的是你跟他谈薪酬。

对于这些概念,我也是慢慢在生活、工作的经历中慢慢体会到的,一开始也认为偏虚,但现在我早已不这么认为了。

可能你读着感觉我有点跑题了,并不是,我需要拿 意义 和 价值 这两个概念为你做一些铺垫,让你更好理解它们的区别。

回到主题来, 报了那么多行动营,一旦行动营结束了,我们就慢慢地难以再坚持了。这本质上就是我们对所做的行动,你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它对你来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没有这个就会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内驱力。

一个人进行一个行动,往往受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者共同影响。外部因素就是像这些行动营,不能说它没有作用,其实前期它的作用还真不小,但它不够持续;而内部因素其实就是你的发心,你的自驱力。

这两者有一种道教中所说的 “此消彼长” 的意思,外部因素过大时,你的内驱力就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如果你的内驱力足够强,外部因素就会消退,况且你在这种情况下也并不需要太多外部因素来帮助。

所以,这类终身习惯的养成还得靠自己的内驱力,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答案,再加以外部驱动力的加持,才能给我们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今天的文章我一写起来有点收不住了,但是已经写了有40分钟了,先暂停到这里吧,明天再与你继续聊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