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你聊聊我在路上听的一本书,关于讲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书,书名叫《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以下部分内容有来自于这本书中内容,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为你输出出来,目的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心理防御?这种心理防御对于我们有什么益处,有哪些不利,以及我们如何来改变这种应急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师唐纳德·梅尔泽提出的,他说:心理防御机制本质上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的谎。在面对痛苦,或者我们不想承认的事实时,每个人会本能地想要逃避。

你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自己也经常会在身上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对一件要做的事恐惧时,就会出现一拖再拖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面对这种的恐惧时,我们会本能地想要逃避。

但有些事,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拖延到最后一刻,硬着头皮把它完成。因为是最后时刻来完成它,没有充足的时间,必然效果不佳。这时候,内心里又会有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说,看吧,我就知道做不好这件事的。

于是,就会找到自己的心理自洽,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做不好的,下次碰到时,还是一样的反复。而事实是,我们面对这件事的时候,你并没有尽力,没有给它足够的时间准备。这不是说你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你把时间花在了拖延上了。

是不是这样的呢?反正,我就是这样的,虽然这几年这样的情况会少一点,但其实一直都会碰到,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

书中讲心理防御机制有四种,都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它们分别是压抑、否认、置换和合理化。

其中,压抑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最为熟知的,它是弗洛伊德最早发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他发现,有一种心理力量会阻止一个人觉察到某些不被接纳的冲动或想法,并且把这些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这种心理力量就是压抑。

第二种与压抑类似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否认”,这种心理防御,看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其实很少有人能对自己做到百分百的觉察和诚实。比如“虽然你又忘了我的生日,但我没有生气”,“我没有嫉妒他,他有什么可嫉妒的”。当你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怎样的,相信你自己很清楚。当某种感受和我们的希望或者社会规范相悖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否认它的真实性。

第三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置换”。在生活中,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也特别常见。拿别人撒气,就是一种经典的置换。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如果老板骂了你,你心里憋着一股子火,但你又没法对老板撒气。于是回到家后,你可能会对自己的家人恶语相向。这就是置换,你把愤怒的情绪从老板置换到了其他人身上。

最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合理化”。有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某种情绪、动机或行为辩解,从而让它看起来合理,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借口。比如看盗版电影也没问题,因为我是个穷学生,而电影公司很有钱;这次我没晋升成功,是因为有评委针对我,老板不愿意让我晋升成功,而不复盘自己是否有做得不足的问题。再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一种典型的合理化 心理防御机制。

阅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对呀,确实如此,然后呢?有什么办法我们可以做些改变吗?

首先,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有用且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屏蔽一些难以忍受的情绪,维持正常生活。不过一旦这些防御被使用过度,它就会阻碍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阻碍个人成长。我们都需要心理防御的保护,但我们不能被它所主导。

解除自己心理防御的秘诀,就是多关注自己,并且尽可能持续地关注自己。当我们即将面临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时,我们的第一反应还是会用熟悉的方式来防御。只有保持警惕,不断关注自己,观察自己常用的防御是如何运作的,你才能选择尽量不使用这些防御。

那如何更好地关注自己呢?重点来了,关注自己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可以把我们从自身流动的思维中拉出来,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

通过练习冥想,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慢慢安静下来,让注意力离开日常生活的干扰,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注意到自己真正的感受。但这并不是说学会冥想,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了。学会冥想是能够让你在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用更健康的方式去应对它们,不再自欺欺人。用书中作者的话说,你要试着关注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努力让自己有“应该有”的感受。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写,也是因为最后这一段,也是要与你分享冥想的意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那些心理防御机制后,也只是意识到。还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改变,这样才会让你身处其中时,可以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只要能及时意识到,可能就会让你减少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改变的方法之一就是练习冥想,通过冥想来更好地认识、觉察自己。

相关文章:
带你进入冥想的世界
关于冥想与写作
我的第一周冥想记录
我的第二周冥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