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阵子没有写冥想了, 除了每周我会将我本周的冥想记录写出来后,我很少再与大家聊冥想了。自从两个多月开始后,我其实一天不落地都在践行着,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15分钟的冥想。

之所以没有更写写冥想,是因为我现在的冥想练习已经没有再去学习更新的东西,每天的15分钟就是静坐、关注呼吸。

就这样,足够简单, 短时间内我认为不需要再去吸收这方面的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练习中去不断体会,感受自己的身体、情绪与大脑。

这就是我, 我在每进行一项习惯的养成时,都会去琢磨可以长期进行下去的办法,然后认定一个点就长期持续,很少会去不停的改变我的练习方式。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效率低下,或者说是固步自封。但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反而是我最佳的学习路径。

之前听过一句话:最好的方法都是笨办法。 我是非常信奉这句话的,而且也在我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就拿冥想来说,冥想从一开始我找了多本冥想相关的书籍来阅读,以求获得冥想这方面的更多内容,也找了视频课程跟练。

最终,逐渐地沉淀出自己每日练习的方法,在这个沉淀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地进行调整,去找那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自己对于冥想的理解过程。

等到我对于它的理解到了(当然,在这个领域来说,只能算是入门),我就会将它固化下来, 一旦确定了这个方法,我就会持续地进行,直到在其中有所收获。

有了几个里程碑后,我再开始向上跃进,这时候我会再找更高阶段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去改进自己的方法。

这不仅只是在冥想中我有这样的实践经历才这样讲, 其实放在我之前的跑步、写作和阅读中都一样。

比如,跑步,在了解了很多知识后,现在的跑步也变得足够简单,那就是每周规律地进行,只需要关注低心率、高步频、步幅,再加上跑姿相对OK就够了。什么间歇跑、亚索800、节奏跑对我来说都没有太多吸引力了,只需要现在这样一直跑着,健健康康地就已足够。

写作也是同理, 一开始练习写作,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知道了每天无论如何都写写,又看了很多的写作相关书籍。前期也尝试了很多的写作技巧,比如如何搭框架,如何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如何符合金字塔原理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每天持续不断地写起来,不要停。所以,现在也变得足够简单,那就是每天都写,畅快地写,持续规律地写下去。

以上,其实就是我进行一个终身习惯养成的方法,你看到了吧,其实是足够简单的。但人们往往都是在第一个阶段里不断地进行改变、调整,最后极大可能在第一阶段就已将自己的精力消耗殆尽。根本无法去到第二阶段。

这本质上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可能是人们对于结果的渴求,都期望能快速拿到一些结果,所以就会将行动抱以过高的期望。而在实际的行动中发现与期望有一个较大的落差,这时就会去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或者方法不对。然后就开始行走在找寻“正确”方法的路上,如此反复。

孰不知,它只是你坚持行动的时间不够,方法大概率是对的。这就像你要烧开一壶水,需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沸腾,而你在40、60、70度的时候不断地打开壶盖看它为什么还没有沸腾。

给自己一些耐心,很多方法往往都是笨办法最有效。做一个长期主义的人。这里最重要的是你要持续地坚持进行,不要两天打渔、三天晒网。